桂林快讯身边事 先知道 移户发‘’到定制,元/月!2013年2月20日在桂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代市长黄俊华
2012年工作回顾
过去的一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,我们在自治区党委、和市委的领导下,在市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稳中求进、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,牢牢把握主题主线,全面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、民生不断改善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。
初步统计,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92.05亿元,增长13.3%。农业增加值274.51亿元,增长6.6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4.81亿元,增长24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522.60亿元,增长9.2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2.40亿元,增长28.2%。组织财政收入163.56亿元,增长15.2%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53.15亿元,增长16.1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,增长12.2%;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,增长15.9%。城镇化率达41.8%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,地区生产总值、第一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等指标增幅位居全区前列。
一年来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
一、以“两化”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
工业增速加快质量提高。全部工业总产值1821.59亿元、增加值583.03亿元,分别增长22.6%、19.3%,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.3%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38.26亿元,增长45.3%。实施投资超亿元重点项目178项,占实施工业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,增长16.3%;实施新兴产业项目59项,增长63.8%。
“抓大壮小扶微”工程有效实施。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、亿元以上企业70家、规模以上企业49家。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为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,发放微型企业财政扶持资金额度位居全区前列,新增各类微型企业2085家,增长80%。
园区集聚效应显著增强。园区工业总产值956亿元,增长27.5%,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%。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,增长24%;苏桥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76亿元,增长48.5%;西城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271.16亿元,增长28.3%。一批特色园区加快形成。
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。深入推进国家级“两化”融合试验区建设,新增自治区级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120家,总数达285家,居全区第二。旅游、政务、公共管理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,行业信息化应用深度发展。全市移动电话、互联网用户分别发展到446万户和74万户。网络与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。
二、以“两大”推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,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完善
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试验区,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取得重大突破。经国务院同意《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自治区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已研究,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筹划及宣传工作全面启动,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统筹实施。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体系基本形成,实施项目276项,完成投资197.36亿元。漓江5景区完成整改,独秀峰王城景区进入国家5旅游景区行列,新增4景区3家。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推进,我市被评为“2012年度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”,成为首批“全国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”城市;阳朔入选“2012年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”,灌阳被评为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”;会仙湿地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,《印象刘三姐》、《梦幻漓江》入选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支持名录。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,达3292.65万人次,增长18.1%,旅游总收入276.87亿元,增长26.8%;入境游客达182.4万人次,增长11%,增幅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第6位。新开通境内外航线9条,航空口岸国际直航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广西第一、全国沿边地区第三的地位。
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域建设扎实推进。自治区研究通过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的意见。启动服务业统计、社会化养老等相关配套,金融创新服务平台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一批示范性项目加快建设,服务业重点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全面启动,城乡商业网点建设进一步完善。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/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、第三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、第四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成功举办,我市品牌展会影响力持续增强。开展桂林首届地方美食评选活动及各县(区)文化、旅游、商贸等节事活动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.35亿元,增长16%。
三、以“示范市”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,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
农业提质增效显著。农业“示范市”建设加快推进。农户“万元增收工程”全面实施,桂阳公百里金桔等6条万元增收示范带初具规模;扎实开展“多播一斤种,增收百斤粮”示范工程活动,粮食总产增幅提升2.9个百分点,连续9年增产;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%以上,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、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区前列。林下经济产值32.68亿元,增长44.6%。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推广,自治区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”达10个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34.41亿元,直接带动13.36万农户增收。获得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总数位居全区第一“桂林休闲农业四季游”入选“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”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2年来新高。
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大力实施农村公“畅通”“连通”工程,行政村道通畅率达68.2%,提高8.2个百分点。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座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3个,新增、恢复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63.16万亩。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460个,解决了23.5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。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34项,推广新品种300多个、新技术30多项。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,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.1万人,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0.1%。
四、以项目投资激活增长动力,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
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。实施重大项目724项,完成投资636.2亿元。湘桂铁扩能工程桂林至永州段建成通车试运行,贵广铁桂林段加紧建设;兴安至桂林高速公基本完工,阳朔至鹿寨高速公桂林段、灌阳(永安关)至全州(凤凰)高速公分别累计完成总投资额的65.2%和58.8%,桂林至三江高速公实质性开工,资源至兴安、灌阳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。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川江水库大坝顺利封顶、小溶江水库大坝完成部分浇筑、斧子口水库导流隧洞全线贯通。资源金紫山风电场二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,全州天湖等4个风电场相继开工建设。
投资结构明显优化。实施产业类重点项目359项,完成投资占全部重点项目投资的50%以上。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204亿元,实现跨越式增长。社会事业完成投资41.4亿元,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。投资高位增长,民间投资进一步激活,民间投资达792亿元,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.2%,增长37%。
[1][2] [3] [4] [5] [6]下一页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